○唐祖吉
浦市,在湘西,在湖南,在沅江流域,在文化界,是一個耳熟能詳?shù)牡孛,列居湘西四大古?zhèn)第一,古時曾是商貿發(fā)達、經濟繁榮、政治活躍、文化豐富的一個重鎮(zhèn)。在人類歷史舞臺上,它長久地閃亮過,尤為璀璨、富麗、輝煌,它是一方迷人的夢鄉(xiāng)。浦市,在今天,因它尚存的豐厚歷史文化積淀,依然獨具魅力,令人注目,誘人神往。
從瀘溪縣城白沙去浦市,水陸兩便,三十余里路程等距,可船航,可車行。現(xiàn)今,無論陸路或水路,抵臨浦市,首先入眼的是一堵恢弘的沿江大堤。大堤臨江順岸環(huán)鎮(zhèn)而筑,完全由水泥鋼筋混凝土鑄造而成,堤高四五十米,堤底堤頂寬厚堅實,堤長綿延數(shù)十里,嚴嚴實實鑄就成一道堅不可摧的護鎮(zhèn)屏障。這是近修的防洪大堤,大堤頂上,可兩車并行,可漫步游覽。觀那大堤,角度隨意,無論近視遠眺,上瞄下瞰,還是橫瞅側瞧,左睨右睥,望盡大堤上下,看遍大堤前后、四周,都是那么堅固,那么宏偉,那么壯麗。這大堤,是浦市的大堤,是沅江河的大堤,是中國的大堤,也是世界的大堤,它是保障古鎮(zhèn)平安康泰的守護神,是河床永遠順暢奔流的導航師,是祖國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帶給民族地區(qū)無盡實惠的一個見證,是人類智慧點綴給自然界的一方耀眼的風景線。
駐足堤上,滿眼飽覽的景象會使你不由自主而心動情迷:堤外,可視可聞清凌凌的千里沅江的浪舞與濤歌,可見可嘆江對岸“廊腰縵回,檐牙高啄,各抱地勢,勾心斗角”巧奪天工的一隅恢弘而莊重的千年浦峰古寺,可欣可賞近山的清秀,遠峰的妙華,碧空的霞彩;堤內,可閱可覽幽雅、明靜的浦市古鎮(zhèn)的深邃與博雅,可看可探古巷古弄古宅古寺的幽深與曲奇,可覓可究古鎮(zhèn)千年厚重底蘊的燦爛歷史文化的殘存與源流。
佇立堤上,觀天光山色,望沅水歡淌,看岸邊客船漁舟,瞧身前古鎮(zhèn),撫今懷古,觸景生情,思潮起伏,極易使你激起對久遠久遠的古鎮(zhèn)的往昔的懷想與追憶……
在無曾陸通航達的千古歲月里,中華遼闊的內陸區(qū)域,浦市可謂是交通非常便利的一個著名集鎮(zhèn)。這是因為,浦市有條歡淌的沅江河。悠悠沅江,洋洋兩千里,巨輪、大船、木排、小舟,可泊可航,順航直達洞庭、長江、沿海地區(qū)、大洋彼岸,溯行直通湘、黔、滇、渝、云等西南諸省地域。這條古老的沅江,曾是中華大地特別重要的一條交通大動脈。浦市古鎮(zhèn)地處中游,曾是沅江流域不可或缺的一個中轉站、集散地:一個天天萬人潮涌的中轉站,一個時時商賈滿街的物資集散地。那時,在這依偎古鎮(zhèn)的十里江邊,沿線建有大碼頭十三座之多,私家小碼頭數(shù)十座有余,一壘盤鏈臥龍似地鐵色石堤橫亙在大小碼頭之上。那石堤純然一色方形青石板砌成,堤底直起水底與碼頭連體,堤壩出岸高近十米,堤頂面寬約八米,整個石堤依江而建,綿延十余里,兩端吻合大山。在歷史上,這是一道堤防,一展城墻,一覽奇觀,一條街路,它是抵御水災的屏障,它是守城護鎮(zhèn)的壁壘,它是環(huán)城抱水的勝景,人們商貿覽勝閑逛走玩的商道游路,它是浦市古鎮(zhèn)的一條后街。這后街的街道,臨江入邑,外側邊沿一線石墩成欄,欄旁樹木成蔭,里側沿路擠擠挨挨皆是敞門商鋪。商鋪齊展展順堤而建,像一個模子倒出來似的那么形同而等高:一模一樣的前后兩進,上下兩層,中間有天井,一模一樣的前店后院,店做生意院住人,一模一樣的翹檐雕梁活頁門,一模一樣的朱磚隔墻圓柱堂。店面從業(yè)多為茶樓、小吃部,其間也雜有多家農具鐵器、鞭炮蠟燭冥錢香紙店的。過去,有閑人士,特別是有閑的文人墨客,進到浦市必去后街茶樓,或與友喜聚,或品茶海聊,或看沅江風光,或聽地方坐堂戲,潤心養(yǎng)目,其樂融融,逸趣多多。過去,那石堤那后街,年年春夏秋冬,天天白晝夜宵,沒有落寞沒有入靜的時候,堤里堤外,街前街后,熱鬧非常。每天,堤外江面“船來船往,舟楫絡繹”,堤里街市“商家輻轆,煙火萬家”,真是船塞水域,人滿街市。那種喧嘩,那種忙碌,那種繁華,那種輝煌,聞名遐邇,有史可鑒。
然而,當下,歷史上的那道堤防,那展城墻,那條街路,那覽奇觀,那大大小小數(shù)十座古碼頭,那后街十里古石街道和那熱鬧哄哄的十里古商鋪,那久久演繹過古鎮(zhèn)繁華與輝煌的一切印記,已銷聲匿跡,無影無蹤,一切都掩藏這方壯麗的現(xiàn)代大堤深處,一切都融合在時代文明建設的發(fā)展潮流中。
浦市,為歷朝政要重地。據傳,早在隋唐時期,就設有朝政軍治機構。名可見經傳始發(fā)南宋孝宗隆興二年,即公元1164年,距今845年,地有所屬,歸辰州府轄區(qū),當時名叫浦口。有史可考,宋元時,設“軍民千戶所”,宋國派岳飛部將譚子興前往駐守,官封“千戶侯”,元時設置順延。元仁宗延佑七年,即公元1320年,正式設治,為浦口“千戶所”。直到明洪武年間初,始有了“浦市”名號,清時口頭與文書皆為通用,由此延用至今。明清時,先后設有“千戶所”、“溪洞巡檢司”、“池蓬巡檢司”,置通判府直管,并派有武裝駐軍。這里,曾駐留過石達開率領的太平天國軍。這里,賀龍紅二軍團進駐過,在此訪貧問苦,安撫群眾,整編軍隊,而后率軍西進。賀軍屬下前衛(wèi)師五師十三團在郊近與國民黨十九師、十五師的唐旅、汪旅遭遇,發(fā)生激戰(zhàn),團長劉漢卿身負重傷,途中犧牲。
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浦市堪稱是安居國軍的軍營區(qū),救扶難民同胞的收容所?箲(zhàn)中遷居浦市的國軍先后有:陸軍通訊兵第一團,陸軍四十三后方醫(yī)院,國民黨軍軍人監(jiān)獄。與軍同遷入境的還有湖南省立第九中學,省立高級農校,多家國管慈善、賑災機構和民眾團體組織,成千上萬的蘇皖地區(qū)難民。一時間,鎮(zhèn)中人口突增數(shù)萬,所有殿、堂、宮、館、寺、廟、庵、閣難剩一縫空角,街市人氣“興旺”之極。抗戰(zhàn)勝利,浦市,浦市人出過力,有過功。
佇立大堤,眺望浦市全境,這方寧靜的千年古鎮(zhèn)活像沅江中游南岸邊溯流漫航的一艘巨舫。形似船頭的上游地段,高而略窄,下游地段貌似船尾,寬扁而略低,全境東西寬約五百米,南北長約兩千米。跳出大堤登上高山觀覽古鎮(zhèn),猶如栩栩如生的一尾游魚,坦胸露腹,在沅江的清流中嬉水。沅江中游河畔這隅似船似魚的浦市,具有相當古老久遠的歷史?脊刨Y料顯示,大約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,這里已有了人落的活動。四千多年前的中華內陸古南方絲絨之路,就是從浦市大碼頭終水航而始陸運的,它橫穿市井,經姚家灣、楊球坪,登上死人坡,翻過殺人坳,走過高山坪,繞代朝山入都歧,從踏虎而出縣境,通湘渝貴滇云等西南諸省地區(qū),直達緬甸印度西歐。據說,這條古南方絲絨之路,至今有近千里地段,形貌依舊,仍然完好地存留著光蕩蕩地石板路。僅浦市境內就達數(shù)十里,在今已成為人們消閑賞玩地游行勝境。若從護鎮(zhèn)大堤入市,下三十余級水泥堤階,便上了石板街。信步朝一惹眼古樓走去,越過長長一堵八字型高墻,跨進朱色鐵大門,前行七八米石板地,上幾級石階,穿過一對石獅,便到了古樓前。古樓四方型,上下兩面層,中間通天窗。下層為一又高又寬敞的大廳,高過十米,寬過百數(shù)十平米,里面有戲臺還有祭壇。過去,古鎮(zhèn)人常常在這古樓大廳里或唱大戲,演辰河高腔?目連戲,或唱坐堂戲,或對歌,或舉辦祭典,集會等。上層系房,主要用于住人、品茶、聊天、議事等。古樓青磚墻面,黑瓦蓋頂,頂尖檐翹,雕梁畫棟,古風濃烈。史記此為萬壽宮,系江西省級會館。其性質類同于同鄉(xiāng)會或當下的辦事處。明清時期,浦市百業(yè)興盛,全國十省三府(即江西、江蘇、山西、陜西、福建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浙江、湖南十省,常德、溆浦、寶慶三府)在此建有會館。遺憾的是,這些會館大多已遭毀損,惟有這向山西會館的萬壽宮得以主體存留。人們現(xiàn)在看到的萬壽宮只是它的部分,它的主樓,其余部分皆做了浦市小學的校舍。
浦市古街道現(xiàn)今當算正街,留存最為完好:長條形紅巖石街面,道寬四米多,全長五里有余,沿街兩側,商鋪建筑展列成巷。商鋪構造,與前述古后街商鋪建構幾乎趨同:整個街的商鋪均為洪江杉木構造,前后兩進,上下兩層,前間為店后間為院,前店經商后院住人。浦市古鎮(zhèn)主街除此條正街外,還有河街、后街兩條街。兩街構架模式類似正街,唯街路較正街稍短,約三里多。古鎮(zhèn)全個市井,四十五條曲經通幽的巷弄,依山取勢,縱橫交錯,貫穿于三大主街之間,形成大街支生小街,小街連大街,大街通小街,大街小街街街相連相通,市區(qū)全境四通八達,進出便當。
浦市明清時期,市區(qū)上下百業(yè)興旺,物流涌溢,大街小巷商號龐雜,萬商麇集:擁有十三家省級會館,三家銀行,七戶錢莊,三座洋行,五大家典當,一百二十五家爆竹業(yè),一百六十多南雜貨業(yè),一百八十多家綢緞、油行、造紙、印刷業(yè),上百家手工作坊,三百多處鐵匠鋪,四十多家茶館、酒樓,三十多家劇院、澡堂、旅社、客棧分布市境。浦市古鎮(zhèn)可謂是,三百六十行,行行俱全,行行出大戶。那時,古鎮(zhèn)許多行業(yè)規(guī)模很大,實力很強,其中以典當、錢莊、土膏、煙館、綢緞、染坊、糟坊酒、卷紙煙、醬油、米糖、堿水、銀樓、油行、瓷器、鹽莊、衣莊、百貨、南雜、鞭炮、洋靛、造紙、印刷、糕點、醫(yī)藥、竹簍、木器、鐵匠、絲線、糧食、水果、旅棧、飲食、茶館、銅器、錫器、皮革、理發(fā)、紙扎、蠟燭、蚊香、燒紙等行業(yè),甚為興旺,最具影響力。那期間,鎮(zhèn)上一下暴出許多大資本家大地主大財主來。先后崛起了富甲一時的瞿唐康楊四大巨賈,僅瞿一家在漢口城里就有三百六十多家商店。繼后,又有吉李兩大家族發(fā)跡,接著誕生了萬貫家財?shù)氖掖筘斨鳎窆沛?zhèn)內外。
浦市物產豐富,名特產甚多,尤其數(shù)柑橘、鞭炮、皮箱、油紙傘、皮革、藥材、桐油、瓷器、蘭靛、竹連紙及生鴨、荸薺與蓮藕最為人們贊賞而出名。歷史上,這柑橘、荸薺、皮箱、瓷器為歷朝皇宮貢品。另外,浦市的米粉、醬菜、餃子、魚類、堿辣、酸味、臘味、社飯等各種風味小吃,極富特色,令人嗜好。浦市許多物資產品皆為當市特有,且物美價廉,熱銷大江南北,遠銷海外東南亞。
過去,浦市素有“湖南廟鄉(xiāng)”之譽。明清時期,浦市古鎮(zhèn),鎮(zhèn)里鎮(zhèn)外,市前市后,宮、殿林立,廟、堂四布,林林總總共有七十二座寺廟,九十多座坊,佛、儒、道、天主、基督各大教派在此都有多處圣壇、圣地。如今,古鎮(zhèn)許多老居民對此記憶猶新,隨口就可說出這廟那殿一大串名稱來,如:雷公廟,南公廟,張公廟,帝主宮,九母殿,三圣宮,楊泗廟,三皇宮,上方寺,觀音堂,北極觀,獅子庵,白衣庵,文昌庵,下庵,中庵,興隆庵,龍王廟,孟公廟,軒轅宮,三元宮,伏波宮,水壽宮,五行宮,太平宮,忠義宮,萬壽宮,圣母殿,浦興寺,玉鼎宮,乾元宮,文昌閣,浦峰寺,上司殿,天王行宮,天后宮,七仙宮,岳武穆廟,桓侯廟,靖王廟,真武殿,廣福閣,三吾寺,萬結禪林,天主堂,福音堂等等。此外,還有多處各大家族耗用巨資修建的本族宗祠:如,李氏宗祠,吉氏宗祠,鄧氏宗祠,姚氏宗祠等等。那時在浦市,大大小小那宮,那殿,那廟,那庵,那堂,那寺,那閣,那觀,那祠,等等,等等,處處向向都有特定的崇拜圖騰,祭祀對象。
浦市的殿、堂、宮、館、寺、廟、庵、閣建筑群落,規(guī)模龐大,架構各異,多姿多彩,奇妙莊嚴,為活躍古鎮(zhèn)神秘的宗教活動與豐富的民俗活動提供了陣地,在一定繁榮了民族民間文化,滿足與充實了人們的文娛需要。浦市人憑借這些建筑群落,一年四季,祭神拜佛、節(jié)慶喜典、燈會歌舞等事儀活動接連不斷,幾乎,季季,月月,旬旬,周周都有,熱鬧非常。照古歷,依序略注,如:一月,張燈結彩爆竹鬧除夕,初一至十五,天天花燈、龍燈、蚌殼彩龍船、舞獅、玩高腳,慶新年,鬧元宵;二月,初二為通宵達旦各坊燃燭,或唱木腦殼戲,或唱坐堂戲,春分前后家家戶戶祭社神,吃社飯,十九鑼鼓喧天抬“觀音”,行遍街市;三月十五在財神廟堂辦財神大會;四月初八在地藏廟處做牛王法會;五月,初五端午佳節(jié),舉城悼屈原,沅江河上萬人賽龍舟,五月十三關公忌日,關公廟上隆重行廟會;六月十八為祭燧人氏,連續(xù)三天舉行火神廟會,稱為“打清醮”;七月七,小暑前后連續(xù)十三天舉行“龍蛇大會”做“封忌”,七月十五“中元節(jié)”超度亡靈,舉辦火爆的“孟蘭大會”,這是盛大的廟會,期間要演唱連臺大戲辰河高腔四十八本《目連》劇,從七月十五開始,通宵達旦,連續(xù)不停,一直唱到九月重陽止;八月初二唱木腦殼戲,初三“司命醮”;九月十九“觀音會”;九月末至十月尾祭玉皇,為期一月開廟會,“封禁”打“黃醮”;冬月“年規(guī)醮”;臘月隆重祭祖熱鬧過小年。另外,時常在“天主堂”、“福音堂”、“同善堂”里開講天主教、基督教與不土不洋的“天奧”、“童僧“從善教。浦市古鎮(zhèn)曾數(shù)朝數(shù)代熱火過的這燈、那會、這醮、那戲、這歌、那舞,真是名目繁多,色彩紛紜,其間有的事典,形式浩大,場面壯闊,技藝悅目,看之奇異,聽之風趣,魅力誘人。這當中有的可以堪稱是正史民俗文化的源創(chuàng)與典籍,有的可以堪稱是民族民間藝術園地里的奇葩與瑰寶。像花燈、龍燈、舞獅,龍舟,吃社飯,賽龍舟,坐堂戲,等等,長興不衰,至今仍在火熱流行。辰河高腔目連戲,在二十世紀末登上了國際藝術節(jié)法國巴黎劇院的舞臺,被國際藝術界稱譽為東方戲曲藝術的“活化石”,世界戲曲藝術的瑰寶,時下巳被列入全國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
古時的浦市,入境詳視,儼然一個縮寫的大世界,一個縮寫的大社會:城東城南,城西城北,街道巷弄,縱橫交錯,街通巷連,四通八達;街街巷巷,商鋪民宅,鱗次櫛比,遍布市鎮(zhèn);殿堂宮館,林林總總,形奇狀妙;市井社會,吃、喝、用、住、玩、樂、購,商、貿、農、工、藝、學、文,各行各業(yè),應有盡有,百業(yè)旺盛。走出古鎮(zhèn),佇外凝望,浦市酷似船形的一座城堡,險勝,威靈,壯觀而整肅:古鎮(zhèn)四周,朱漆高墻圍護,城東、城西、城南、城北、東南、西北、南北、東西,方方面面,十二扇堅固鐵鑄城門進出;扇扇城門上建有城樓城垛,皆都飛檐翹頂,門頂門框,雕鏤楹聯(lián)橫匾,匾下有城名;城樓城垛,平時人們可自由上下,游玩觀光,遇事駐兵守衛(wèi),保鎮(zhèn)護城。古時往來浦市,無論哪向,必走城門,城門城樓,古雅而奇麗,莊嚴而雄偉。真謂一大奇觀。
浦市,一座永遠不會衰落的千年歷史文化古鎮(zhèn)。